佛虽无私,求者有欲。如若不是心有郁结,世人又何故长拜于佛祖之下。
老夫人跪着,双手捻着翡翠佛珠。这佛珠是她年纪尚轻时,以为把价值连城之物奉于佛祖,就可求得心如意。可到了容颜老去之时,她才知,诚心才可得佛祖垂怜。
她对着佛祖叩拜完,方起身离开了佛堂,才回答李嬷嬷所问,“嫣凝若是知道自己腹中有子,那来日有何险事都会尽全力护住孩子的!”
老夫人双眸直视着门帘外风雪中的血红寒梅,双手紧捏着佛珠,似察觉对佛珠不敬,又忙松了手,念了一句,“阿弥佗佛”!
回去路上,嫣凝的手一直被福康安撰在手中。
她小心的开口,“福康安,太后是否要像对我般,对安姨娘?”
福康安停住了脚步,略一沉『吟』,随即眸子中暖起温情看向嫣凝,“不是你想的那样,只是进宫请安而已!”
明知福康安不会把心思告知自己,嫣凝还是微微叹了一声,任由他拉着自己回了建功斋。
路遇蝶翠取膳,福康安松开嫣凝的手,欲掀开食盒,但又记起是寒冬,恐冷了膳食。便从粥羹到糕点,都细细盘问了蝶翠一遍。
句句仔细,蝶翠无一丝耐不住,反倒面『露』喜『色』的把一语能答完的话拆拆分分好几段。
耽误了半日,福康安担心食盒受寒冷了里面的膳食,交代蝶翠,今后安姨娘无论何时想吃什么只管去厨院找吴主厨开小灶。而后才放蝶翠离去。
待回首寻嫣凝时,才看到她已走出了几步。福康安跨了几大步,追上嫣凝,却不再执她的手,与她即远即近的走着。
回去建功斋,福康安坐在厅堂主位命人把正房里的檀香全换为百合香,后又觉得不妥,便命人去取了些瓜果,放置内室嫣凝床榻附近。
嫣凝见丫鬟们在福康安变幻无常的命令下,急的进进出出。菊香取了福康安的长袍立在一旁,而福康安却无换衣之意,她垂着头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
她叹了一声,就命菊香下去了。福康安这架势,不像是在建功斋久留的意思。她倒也不在意,反而觉得等会可以去芙蓉苑一探究竟。
嫣凝褪去了惹了寒气的披风,靠在暖榻上翻看菊香从福宅带回来的《长生殿》。这书无分隔符,句句需自己去断。嫣凝细细翻看着,虽不解字字是何意,却看懂了这行间的情,不由得伤怀起来,湿了妆容。
竹香把短腿案几撤了下去,拿了两床锦被,一床垫背,一床盖身,让嫣凝和衣躺下。
丫鬟们仍在进进出出,把香炉停了,铲了香灰去,后又有小厮进来抬了香炉出去。竹香恐香炉里的香尘飞到嫣凝身上,就命人取了两扇珍珠白纱帐屏风把小憩的暖榻挡了起来。
纱帐是细丝纺成的,密密麻麻,看似透明,实则无一丝通透。珍珠白的底子,一扇用粉嫩的丝线绣着牡丹花,花蕊上扑飞着几只蝴蝶,粉翅可见,栩栩如活生般。一扇用金丝线绣着菊花,应了菊的『性』子,只用了绿叶点缀,无了旁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