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很快就要死了。
皇太极五十岁的时候,他最心爱的宸妃海兰珠死了。他一共娶过十五位妻子,关雎宫宸妃是他最宠爱的那一个。
宸妃博尔济吉特·海兰珠(1609年—1641年)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,是庄妃博尔济吉特·布木布泰(1613年-1688年)的姐姐。这个庄妃,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孝庄太后。
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。她比庄妃大四岁,却比庄妃晚嫁给皇太极九年。但皇太极对她的恩宠殊绝,封为东宫大福晋宸妃,赐居关雎宫,在五宫中排名第二,仅次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。
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,皇太极大喜过望,不仅大宴群臣,还为此颁发了大清第一道大赦令,除十恶不赦者以外,天下大赦。这分明已将其视为继承人。
谁知这个孩子不足两岁便夭折,海兰珠从此郁郁成疾,终于不治而逝。
海兰珠病危弥留之际,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,闻讯后飞马赶回盛京。居然他一路疾驰,一路痛哭,星夜兼程却仍然没赶上送海兰珠最后一面。皇太极为之悲痛欲绝,从此圣体违和,不时突然昏迷不醒,不时又吃不下饭。
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,以致他曾哀叹出声:山峻则崩,木高则折,年富则衰,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公元1643年8月,皇太极猝死于盛京,庙号太宗。
因为皇太极没有册立皇储,在他死后,立国不足八年的满清宫廷爆发了激烈的皇位之争。粉墨登场争夺皇权的两位重量级选手,分别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统领正白旗的睿亲王多尔衮。
爱新觉罗·豪格(1609年-1648年)比他的十四叔多尔衮要大四岁。他少年时就随祖父努尔哈赤参加征服蒙古的战斗,因功而成为四小贝勒之一,先后领镶白旗,镶黄旗和正蓝旗。
因为皇太极生前未立遗旨,豪格作为皇长子成为众人拥立的对象。尤其是原由皇太极直接统领的两黄旗大臣、将领都希望豪格继承大位,以保持两旗的超然地位,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有意拥立豪格登基。
加上自己掌握的正蓝旗,豪格至少已获得了四旗的支持。
而当时威望最高、掌控着正红旗、镶红旗的礼亲王代善,也认为豪格是“帝之长子,当承大统。”
从账面实力上看,多尔衮似乎处于绝对劣势。
但多尔衮文武全才,功劳极大,而且同样拥有不可忽视的支持力量。除了自己的正白旗和兄弟多铎的镶白旗铁板钉钉的支持他,在正红旗、正蓝旗,甚至正黄旗之中,都有部分宗室悄悄支持他。
因此,当众亲王、贝勒开会决定皇位归属时,现场气氛变得无比紧张。所幸,满清宗室担心出现动乱,伤及国运,所以保持着最基本的克制。
以当时的情形来看,无论是豪格还是多尔衮,都没有绝对把握能够强行继位,更没有把握在继位后维持难得的稳定、团结局面。
这个死局,该怎么破?
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:跟着姓名学国学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