矫情的人往往没有她自认为的强大,但却比她自认为的多情还多情。
认识郭敬明的一年多后,我熟悉了她的文风,堆砌词藻把一个句子拉长的同时,也把一件微不足道的屁事无限夸张夸大化,不仅凑足了字数,而且大动干戈的动了情!而当我看了很多年里的很多别的书后才觉得郭敬明写的不是文学,而是在用单调华丽词藻在撒娇耍腔调...他中的人物经常哭的估计都角膜炎了,现在一看,让我却恶心的胃炎。
骗骗姑娘,哄哄青春期幻想无边的朋友还可以。至于他头头是道的精明,如果你底下也有一大派脑残粉丝,呵呵,你就算做出任何鲁莽之举都会被脑残们烘托的精明,这的确是依然是大骗子催生骗子的老时代。他们互相矫情的哄骗,还是正如那句话所的“只要懂脑残,就能赚大钱。”
如今的我感觉郭敬明他自己并没有搞好个人卫生。人们对他的误解有坏的,当然也有好的,明白的就是有丑化也有美化。
你情我意的执言总是空穴来风,戏弄青春,不把自己娘炮的心理搬出来能憋死他,一套一袭的奠基,坚信“没有人永远年轻,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”,所以他用低龄身高站在了没有高度的低龄市场,脚边有一些趴在地上的拥趸们百看不厌的吹嘘着他亲他的臭脚。
他是个有眼光的商人,但他会让一些饶脑残期延长,而脑残者又故作言辞言姿拿青春臭显摆耍无赖。
这次满满是槽点的《爵迹》可谓是狠狠的打了郭敬明的脸,也让一些人看清了他。他从再三强调这是国内第一部全真人CG,到最后被人再三嘲笑为2D动画片,姑娘的心里受不住了,梨花雨凉的哭自理,怎么感觉他都有点那种前脚秀恩爱后脚哭兮兮一直不变的自怜气质...老也就注定以郭敬明的特质,他只能拍一些哄骗女生的三流电影了。
一年多做一个CG电影本来就仓促,反倒他还有心到处出席显摆,而且这个CG如果不弄成全真人,郭敬明会执导拍摄吗?很明显《爵迹》冲的就是粉丝效应,拉拢一派人仗势而娇,内涵与技术如同被忽略应付的太多,如同儿戏,不是故事情节紧凑,而是跳跃的偷工减料,可惜随着观影者眼力提升,实际情况已经不允许他这样耍聪明了。而郭敬明这个人一直都缺少耐性的活在自己的幻想中,他做很多东西就犹如一个孩子在做数学题,只是奔着老师的奖赏和赞扬,一心一味,不能长时间沉下心,只想造势,抛头露面的撒娇,因为从一些脑子有泡的粉丝那里得到些功和利,而喜不自禁不能自拔。他非常清楚自己强大的青春派优势,却还总是自顾自的自己做什么都比别人难,如果不让别人以为到他的良苦,他幼的心灵和身板就受到了大的冤屈。《爵迹》的故事还是一级的,但电影展现的有问题,不提《爵迹》抄袭,至于它会不会有第二部,我觉得一定不会有的,只要不赚钱,他那头头是道的这和那都是空穴来风的闲话,他的想方设法和处心积虑都是在追奔名利和迎合姑娘。至于他哭着“我希望你们喜欢郭敬明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,而不是不出口的秘密~”就以他这样的种种态度,让人怎么因他而骄傲,凡事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做人还得从自己身上反思,而他也许少点得瑟娇气和势利,多点低调和实质,就不会这么烦恼了,很多人也会尊重他。
总的来看他就是乐此不蹦闹来闹去,自顾自和迎合脑残的在演饰自己的传奇,不过不少傻逼信以为真他的传奇了,他也就精明在这里了。
16岁17岁喜欢郭敬明,这很正常,他的《爱与痛的边缘》和《左手倒影,右手年华》是我很喜欢的书,但再长大一点,就会明白那些青春派的那种狭义到没有实际逻辑的荒唐。青春到底有多少伤感的?那些脑残,我只想告诉你们,当你们告别了郭敬明,告别了80%的风花雪月,你才会知道青春到底该干什么。
(本章完)
喜欢嚣张与自卑请大家收藏:嚣张与自卑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