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嗯?那货的技术储备你还没用完呢?”维维吐槽。
“滚,你行你上,为了搞这个,脑子都快炸了,知道质速关系扩展后有多少歧义吗……”白启怒斥。
“哦……。”维维拖着长音。
解决新问题最常用的办法是用旧知识解决它,如果无法解决,就扩展救知识的覆盖范围。只要理论符合实际,或者能用数学解释它,那么扩展后的旧知识就是相对正确的。
对超光速粒子而言,根本无法找到一个静止参考系,同一串粒子,测出来的速度甚至会有一个数量级之差。减少这个误差最简单的办法无非是一刀切,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小于光速,那他的速度就为0。然后再用无尽的实验去把多切的一部分接回去。
超光速引擎技术的完善需要水磨功夫,白启有大把的时间做别的事,这万年来,白启最深的感受是,没有考试,指标,绩效的日子真的舒坦。白启闲来无事,整理旧档案时顺手看了看一些小维留下来的资料,随着时间流逝,一些资料随之解封。封存白启思维的时间晶体中储存了大量的资料。万年前,碍于技术的落后无法实现,如今,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也无法实现。小维对于微观世界的了解远超宏观理论。地球时代末期,很多资料都被他封存,美其名曰,看了也没用,只会打乱思路,不如以后再说。
中子的超光速技术需要介质,千年前,探测距离不到十万公里;随着更多理论的解封,白启将探测距离延伸至1000个天文单位。
数量级为10^28的中子束出射,淡不可见的介质扩散于星际空间中。
所有探测器放弃了星系内探测,探测面集体朝外,扫过一片片星域。
技术缺陷导致误报频繁发生,中子异常减速现象到处可见,这是探测距离超过300个天文单位后便会出现的问题。
首次中子大范围减速在三分钟后出现,一个引力源吸引着高速粒子出现了微弱的偏转,任何轻微的偏转都会迫使中子脱离超光速,相对论并不禁止粒子超光速,只是禁止物质随意跨越那道光障,要么快,要么慢,若要跨越,必须得付出代价,一个个中子湮灭成电磁波,束缚于那光障之中。
探测器终于确定了熏雾艾级战舰的大致位置,更多的超光速粒子朝着大致位置超速而去,用于减少测量误差,处在超光速状态的九域艾级战舰开启镜像模式,使用残余的几道四维规则,无减速地掉头,朝着熏雾舰队而去。
喜欢摇篮中的科技文明请大家收藏: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