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着2-0的大比分,夏洛特黄蜂抵达芝加哥,备战21号举行的第三战。
这时,胡浩南看到了科比的《细节》,当即脸色一黑。
蜗壳啊,不要你拆解我们比赛,你直接拆解我了是吧?
你搁这跟我玩文字游戏呢?
尽管从表面来看,科比像是在为自己说话。
好吧,从本意上来说,科比也确实是这么做的。
但在胡浩南看来,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个副作用,那就是标签化。
因为科比这期节目一不小心就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标签。
那就是他的球队是一支强调甘于个人牺牲、勇于奉献的球队。
胡浩南非常讨厌“标签”这个东西,这会大大禁锢一个人的“无限可能性”。
这就好比强行给你画上一个范围,让你只能在这个范围里活动。
而标签恰恰是西方叙事的一种常用手段。
就拿性别来说,本来就两个选项,男或者女。
他不,非要搞出来什么女同、男同、双性、跨性别……
这种标签化的细分不会带来任何好处,却会强行制造大量矛盾。
就好比女同……
这种小众小群体在东大也会存在,大家原本不觉得有什么。
那是你们小部分人的“爱好”,只要不影响我,我都懒得管你。
就算身边有女同,虽然有点别扭,但相处基本还算融洽,时间长了,也不怎么当回事儿。
但是标签化之后就不一样了。
你还没找那些人事呢,那些人反而顶着标签,举着所谓的争取平等对待的名义到处呼吁。
于是大家都没当一回事儿,能够和平相处的社会环境,就因为这种呼吁而引来了“不平等”的目光。
因为很多人的脑子里压根就没有女同这个意识,顶多就觉得那两个女人生活在一起,可生活就生活好了,也影响不到自己。
现在好了,见到她们,你可能会说:哦哦,原来她们是女同。
你瞧,这就是标签化带来的后果,当然好处也不是没有,强行制造出一个群体,然后可以打着为她们服务的目的生产相对应的商品。
说白了,还是那句话,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
胡浩南前世跟初恋女友分手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,那天,女友告诉他:你很好,可我喜欢……
胡浩南当时都崩溃了,他能满足女友任何愿望,可他总不能挥刀自宫吧?
所以他打心眼里讨厌一切标签化的东西。
现在科比不小心给他打上了一个“勇于奉献”的标签,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什么危害,但直觉告诉——这不是件好事。
尤其是在西方这么一个强调“个性”的社会里,贴上一个“勇于奉献”的标签简直就是“逆版本”的更新。
尽管好莱坞电影里有很多主角牺牲个体来拯救全人类的电影,但那本质上依然宣扬的是个人英雄主义。
而NBA之所以精彩,也是因为个人英雄主义的存在。
比如最后一秒上演绝杀,拯救球队……
想想,他——本来是一个让所有新秀都心向往之的主教练,现在贴上了这个一个标签。
当一个个心怀个人英雄主义的篮球骚年想到要加入他的球队,还要做出自我牺牲,还要以此为荣。
谁还愿意颠颠的跑来给他打球?
所以……
蜗壳啊,你这不是没事给我找事吗?
说,你是不是上帝派来整我的?
可说这些还有什么用?
胡浩南能想到的就是下个赛季要好好扶持一把自家这些球星了。